——從航星認證實習看企業文化的實踐力量 在北京大陸航星質量認證中心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航星認證”)的實習經歷,讓我深刻體會到:認證證書并非一張冰冷的“皮”,而是一把可為企業遮風擋雨的“雨傘”。這把“傘”的鍛造,既需要專業技術的支撐,也離不開企業文化的浸潤。 一、航星認證:專業鑄就“傘骨” 北京大陸航星質量認證中心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航星認證,HXQC)成立于2000年,是經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(CNCA)批準設立的權威第三方認證機構,獲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(CNAS)、英國皇家認可委員會(UKAS)等國際認可,具備“一次認證,國際通用”的資質。公司以“公正、高效、增值、滿意”為服務宗旨。以“公正、有效、嚴謹,高品質認證為質量方針;熱情、誠信、增值,航星式服務,深耕質量認證領域,截至2025年已為超13萬家組織頒發認證證書,覆蓋質量管理、環境安全、碳中和等30余項體系,并參與多項國家標準研究與推廣,成為中國認證認可協會(CCAA)理事單位。。 在創新與國際化進程中,航星認證于2024年頒發全球首張“低碳建筑運行管理體系認證證書”,并主導起草中國《碳管理體系》團體標準,助力國家“雙碳”戰略;同年為印尼企業頒發首張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國際認證,推動中國標準走向“一帶一路”。公司還成立教培中心,培養專業審核人才,并長期支持小微企業質量管理提升,彰顯社會責任。 專業角度分析:證書的“傘骨”結構 1. “技術支撐”:認證的核心是依據國際標準(如ISO系列)對企業的管理體系進行系統性審核。例如,質量管理體系(QMS)通過PDCA循環(計劃-執行-檢查-改進)幫助企業構建風險防御機制,如同雨傘的骨架,支撐起抵御風雨的框架。 2. “動態維護”:認證并非一勞永逸,需通過年度監督審核和再認證確保持續合規。這種動態過程恰似雨傘的收放功能——靈活應對環境變化。 3. “國際認可”:航星認證的證書帶有CNAS、UKAS等國際標志,助力企業突破貿易壁壘,正如雨傘的防水涂層,為企業開拓市場提供保護。 二、企業文化:賦予“傘面”溫度與韌性 在總部實習期間,我深刻感受到航星認證的價值觀——“公正、友愛、責任”如何融入日常實踐: 1.“嚴謹與高效”:審核員需嚴格遵循標準,同時高效完成從方案策劃到報告撰寫的全流程。這種“嚴謹高效”的文化,確保了認證結果的公信力。 2.“責任與創新”:公司明確每位員工需對客戶需求全程跟進。例如,針對新興領域(如碳中和認證),技術團隊需快速學習國際標準并創新服務模式。 3. “團結與互助”:實習期間,陸老師多次強調“審核不是挑刺,而是找到合格的證據,與企業共同成長”。這種理念讓認證從冰冷的合規檢查升華為合作關系,正如雨傘的布料需經緯交織才能緊密。 三、實習感悟:從“旁觀者”到“撐傘人” 1. 對“責任”的再認識 在參與學習項目認證過程時,我學習到了審核員如何通過細致排查風險點,幫助企業避免潛在的法律糾紛。這讓我意識到:認證不僅是技術工作,更是一種社會責任——每一份證書都承載著對公眾安全的承諾。 2. “整合與創新”的實踐價值 公司要求審核員兼具多領域知識(如信息安全與供應鏈管理)。例如,某客戶需同時申請HACCP和ISMS認證,團隊通過整合審核流程,減少企業重復投入。這種跨領域的整合能力,正是“傘面”抵御多維風雨的關鍵。 3、文化認同:從“規則”到“信仰” 航星認證的使命是“傳播管理文明”,這讓我聯想到雨傘的象征意義——它不僅遮擋風雨,更傳遞一種“未雨綢繆”的智慧。在實習中,我學習到真正的專業精神,是將標準內化為行動準則,而非機械執行條文。 結語:讓每一張證書成為企業的“護城河” 實習結束時,我站在總部展示墻前,看著航星認證舉辦的各類活動,會議,以及證書留影,忽然明白:這些“傘”不僅保護了企業的合規性,更在全球化競爭中為其開辟道路。而航星認證的文化基因——公正、責任、創新——正是鍛造這些“傘”的核心工藝。 航星認證以“成為受社會尊重、信任的國際高技術服務機構”為愿景,持續整合全球資源,深化數字化轉型,在碳中和、供應鏈安全等前沿領域探索創新。其“傳播管理文明,創造客戶價值”的使命,正引領認證行業邁向更廣闊的國際化舞臺。 通過二十余載的耕耘,航星認證不僅見證了中國質量認證體系的崛起,更以專業與擔當,書寫了認證行業的輝煌篇章。未來,它將繼續以技術為基、以責任為魂,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中國智慧。我愿將這份感悟帶回東盟分公司:以專業為骨,以文化為魂,讓認證服務真正成為客戶手中那把“風雨無懼”的傘。 劉春媛 2025.2.21




